今天是:
人物长廊 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长廊 >

岳西在西路军中走出的幸存者:汪小川

发布时间:2013-12-03 浏览次数:

    汪小川,1913年出生于岳西县青天乡青天村杨树组。1929年秋在家乡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任霍山县第四区第四乡苏维埃文化委员。1931年至1932年在合肥共青团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做地下共青团工作和工运、兵运工作。 1932年2月至1937年春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文书、干事。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夏至1937年冬先后任红30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解放后历任中共长春市委第二书记,东北地质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贵州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常委,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中央派赴广西和云南机构改革工作小组副组长、组长。1983年离休。2005年1月逝世,享年92岁。
    1936年10月25日,从甘肃省靖远县的河抱口(旧名虎豹口)开始。当时称“渡河部队”,包括在大别山成立原红四方面军的三十军、九军和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新组编的红五军。这些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征战万里,翻越雪山草地而保存下来的精锐部队。三个军的人数分别约为九千、七千和五千,加上轻便的总部机构(司、政、供、卫)千余人,共二万二千人。11月11日,在古浪附近正式宣称为“西路军”,任务是“打通远方路线”。
    这支已孤悬塞外的西路军11月入冬后,朔风飞扬,战士衣单抵御塞外的严寒。汪小川所在的红军西路军在渡过黄河天险后,便踏上了英勇赴死的西进征程。半年中,这支由千锤百炼、征战万里的红军组成的部队,陷入了各路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残忍剿杀,穿过了荒寂无人的河西走廊、祁连山、冰河和沙漠,与敌人和自然殊死搏斗,直至弹尽粮绝,尸骨遍野,也无一人叛变投敌。抵达从甘肃进入新疆的关口星星峡时,这支三个军的精锐部队只剩下了五百多人。
    汪小川在写于1984年的《我在西路军的经历》一文中说:“笔者是西路军的幸存者之一,依照自古以来的征战法律‘赏存不赏亡’,也是得赏者之一。在每遇升迁和吉庆的时候,笔者内心总是嘤嘤泣血,阵阵痛楚;脑海里常常泛起许多乡音亲切、面貌熟悉而一批接一批倒下去的战友的形象。”汪老不仅是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家,也是一个深刻壑智的思想家,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有《汪小川诗词选》出版。写于1976年9月19日,即毛泽东逝世方十天,国脉悬于一线时的《赋汉皇》:“汉皇创业备艰辛,代北成皋几覆倾。武士铿锵捐血骨,文员委婉披肝心。后党何由称诏命,外亲非法得封宸。纵无周勃陈平辈,诛吕存刘自有人。”锋芒直指江青“四人帮”,坚信正必胜邪,这一预言旋即实现于旬日之内,老革命家的卓识,令人惊叹。
汪老在诗中写到“乡里音容宛在目,军中楷范足铭心。每逢集庆功勋日,暗地英名唤几声。”在《哀悼西路军宣传队》中又说:“后死荣为先死悼,知为后死悼者谁?”汪老这样的革命前辈,这样的思想家和诗人。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西路军!一切知道他的人不会忘记他!大别山人民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