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人物长廊 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长廊 >

张恨水

发布时间:2017-08-01 浏览次数: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心远,笔名恨水。潜山县人。祖父开甲成年时,适逢太平军与清军在潜山作战,便加入了湘军。后以“参将”衔,当了协镇(相当于旅长),驻防江西。父亲张珏,是开甲第三子,从小跟着父亲习武,从军后受过五品军功,后在江西税卡上当税务小吏。张恨水出生于江西广信(今上饶),6岁入塾,自幼才思敏捷,所写文章常为塾师密加圈点,请父执们传观。10岁时开始接触小说,13岁那年,突然萌发创作小说的冲动,尝试创作了第一部小说,作为给弟妹讲故事的底本。宣统二年(1910年)秋季,进入南昌大同小学堂,开始受到新式教育。第二年,又考进南昌甲种农业学校。民国元年(1912年)秋季,其父突然在南昌暴病去世,孤儿寡母回到潜山老家。张恨水有5个弟妹,最小的妹妹当时不满周岁。后经堂兄介绍,他考取苏州蒙藏垦殖学校。不久,该校解散,他又回到潜山老家闭门读书。在苦读的岁月里,模仿《花月痕》的形式,撰写了他的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青衫泪》。

民国3年春,他只身跑到南昌以“恨水”为笔名,开始为一小报写补白文章,不久又加入一个文明戏剧团,负责编剧和撰写广告,而且上台演过小生。此时,他还学《老残游记》中的老残,流浪江南一带,卖过药。这段挣扎在饥饿线上的生活,使他对世态人情有许多体会,为他以后的小说创作打下了生活基础。

民国7年,他经朋友推荐,到芜湖《皖江日报》任总编辑;民国8年秋,到北平任《益世报》助理编辑和天津《益世报》驻京记者,同时还兼任芜湖《工商日报》驻京记者和“世界通讯社”总编,并兼任北平《今报》编辑。民国13年4月,成舍我在北平创办《世界晚报》,张恨水到该报主编副刊《夜光》,开始了专职创作通俗小说的生涯。早在芜湖的时候,他就创作了小说《南国相思谱》、《真假宝玉》和《小说迷魂游地府记》。到北平后,又写过《皖江潮》发表在《皖江日报》上。但真正使他成为小说家的,是他为《世界晚报》创作的长篇连载小说《春明外史》。这部描写北平社会的长篇小说连载不久,北平市民每天下午就在报馆门口排队购买当天报纸,《世界晚报》的发行量因此大增。民国14年2月,张恨水任成舍我创办的《世界日报》副刊《明珠》编辑,又先后在该报发表了短篇小说《新绿长衫》、《甚于画眉》和《新斩鬼传》、《京尘幻影录》、《荆棘山河》、《交际明星》等中篇小说。民国16年2月,张恨水又一代表作《金粉世家》开始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全书100万字,揭露了当时上层社会和官场贪婪、伪善、腐败的生活,直到民国21年5月才连载结束。《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先后问世,张恨水名声大噪。民国16年10月,张恨水任《世界日报》总编辑,次年,又写了《春明新史》,开始在沈阳《新民晚报》上连载。同时还写了《青春之花》、《天上人间》、《剑胆琴心》,也陆续在北平《益世报》、《新晨报》上刊出。民国18年,他先后在《世界晚报》、《朝报》、《华北画报》上发表了《战地斜阳》、《斯人记》、《鸡犬神仙》、《银汉双星》等中、短篇小说。是年,他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啼笑姻缘》,全书约25万字,对封建军阀的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鞑,对下层人民的疾苦寄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在创作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途径。这部长篇,从民国19年3月至11月连载于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小说发表后,轰动一时,解放前曾印过20版以上,印数达10万册,还被改编为话剧、评弹、以及多种地方戏,并拍成了电影,使他一举成为全国最著名的章回小说家。其后,他包揽了当时两家在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闻报》与《申报》的长篇小说连载。民国21年“九一八”事变前,是他一生中写作最忙碌的时期。一般情况下,他每天同时为六、七家报刊写连载小说,日写5000余字。民国19年2月,张恨水辞去在《世界晚报》、《世界日报》所任职务,专心从事创作。民国20年,他以稿费收入创办华北美术专科学校,自任校长,兼国文教员。“九一八”事变后,张恨水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开始撰写抗战小说,以唤起人们抗敌御侮的决心。他的第一部抗战小说是《热血之花》,接着写了《东北四连长》,民国21年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弯弓集》。民国23年5月,张恨水到西北游历,耳闻目睹民间疾苦,写了《燕归来》和《小西天》这两部“描写西北那些惨状”的长篇小说,分别在上海《新闻报》和《申报》上连载,以引起人们对西北情况的关注。民国24年秋,张恨水应邀去上海任《立报》副刊《花果山》编辑。年末因约期已满,准备回北平时,已被日伪组织列入北平文化界抗日人士黑名单之中,迫使他滞留南京避难。次年4月,他出资和张友鸾创办《南京人报》。他任社长,兼编副刊《南华经》,成为中国新闻界中用自己的稿费来办报的第一人。此间,他创作的连载小说有抗战小说《鼓角声中》,武侠小说《中原豪侠传》和《夜深沉》、《换巢鸾凤》、《艺术之宫》等。抗战爆发后,张恨水和报社职工,坚守岗位,“咬着牙齿”将《南京人报》办下去,直至11月南京沦陷前夕才停刊。南京沦陷后,他将家人全部送往潜山,只身来到武汉,与四弟张牧野会合。此时,大别山一带已经成了抗日的前线,在武汉也汇集了不少潜山青年。张牧野建议与这些青年组成一支抗日游击队去大别山打游击。张恨水不顾大病刚愈,毅然决定放弃倾注了半生精力的文学生涯,投身于“全民抗战”。无奈当局不准,只得到重庆去谋求抗战之路。在重庆,他任《新民报》主笔、总社协理、重庆版经理,编副刊《最后关头》,并为《上下古今谈》专栏写散文,其间还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从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到民国27年加入《新民报》工作,是张恨水创作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时期,立场由中间转向偏左,在创作上也加快了从趣味主义的旧文学向现实主义新文学过渡的步伐。这几年,他写了约100万字的散文,其内容多半是讽刺国民党统治的种种黑暗;创作近30部小说,其中以《八十一梦》最有代表性。《八十一梦》是一部寓言体长篇小说,民国28年12月开始在重庆《新民报》连载,至民国30年4月结束。它采取“寓言十九,托之于梦”的手法,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官僚豪门的贪污腐败,甚至直接讽刺了当时“四大家族”之一孔府,险些被国民党特务投入监狱。《八十一梦》是抗战时期销数最多的一本书,延安曾翻印。民国31年秋天,周恩来在重庆接见《新民报》编辑部工作人员时,张恨水在座。周恩来说:“同反动派作斗争,可以从正面斗,也可以从侧面斗,我觉得用小说的体裁揭露黑暗势力,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会弄到‘开天窗’。恨水先生写的《八十一梦》不是就起了一定作用吗?”民国33年5月16日,张恨水50寿辰时,重庆《新华日报》刊出专文以示祝贺,指出“他的小说与旧型章回小说显然有一个分水界,那就是他的现实主义道路。”他的创作倾向是“无不以同情弱小反抗强暴为主要题目。”之后,张恨水亦在《新民报》上著文阐明了自己的创作与“鸳鸯蝴蝶派”作品的主要区别。

民国34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在渝时经周恩来介绍,会见了张恨水。民国35年春,张恨水回到北平,在军事调解执行部拜见了叶剑英。其间任《新民报》北平版经理,兼编副刊《北海》,并担任“文学艺术联合会”主任理事、北平“新闻记者公会”常务理事。民国37年秋,他辞去报社职务,专事写作。到北平解放前,共写《五子登科》等中、长篇小说14部,先后在北平和上海的报纸上连载。从民国27年加入《新民报》工作,到全国解放时,是张恨水在文学创作上日益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作品,一是以抗战为题材,一是以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为题材,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明显进步,实现了从趣味主义文学向现实主义新文学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恨水被聘为文化部顾问,1959年出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49年夏因患脑溢血一度瘫痪在床,后经多方治疗,病情渐渐好转。1954年,他恢复部分写作能力时,便辞去文化部顾问职务,请求免去每月发给的薪水,专事写作。他根据民间传说改写了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秋江》、《孔雀东南飞》,还应中国新闻社之约,为海外侨胞写了《重起绿波》、《男女平等》、《凤求凰》等小说,和一组《冬日竹枝词》。1967年2月15日,张恨水因病在北京逝世。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他创作了100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2000万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在小说之外,他还写有大量文艺性散文和新闻性散文,再加上3000首左右的诗词和一些剧本,全部作品大约在3000万言以上。张恨水是中外文学史上罕见的高产作家,人称“章回小说大家”、“通俗文学大师”。(图:张恨水像)

上一篇:王星拱 下一篇:严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