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例文五:凝心聚力筑伟业 砥砺奋进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2-03-30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全市统一战线事业大踏步前进、蓬勃发展的40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统一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统一战线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在中心大局中准确定位,在服务发展中主动作为,凝心汇智聚力,各领域统战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为新时代安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广泛的力量支持。

  一、统一战线工作主要情况

  (一)改革开放起步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1978年12月至1982年9月)

  1.民主党派组织活动的恢复。做好我市民主党派成员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错划为反革命、右派、坏分子等的平反和落实政策工作,为100余人恢复名誉。1979年,市内各民主党派开始恢复组织活动,市民革、民盟、民建、农工党4个市级组织,及尚未成立市级组织的九三学社、民进,共有成员271人。1980年初,撤出原派驻民主党派组织中的中共党员,对民主党派提出的批评意见持欢迎态度。市民革、民盟、民建、农工党先后改选领导机构,健全办事机构,配备专职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就市政建设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和付诸实施的有200多条。

  2.落实民族资产阶级政策。帮助市工商联逐步恢复活动,1981年,转发中央统战部、组织部《印发民建、工商联中常委联席会议〈关于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对原工商业者的安排使用工作的决议的通知〉的通知》,制发《关于在四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原工商业者的积极作用》文件。成立区别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着手对错划为资产阶级工商业者的“三小”人员(小商、小贩、小业主)进行区分工作。全市“三小”人员,除1969年、1972年2次区别290人外,其余957人(含死亡35人)经过重新区别,全部定为“三小”。原划为资本家成分的140人仍维持其成分。区别人员中,落实政策办公室先后发还私房5030平方米。对死亡及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停发定息的原工商业者,抚恤、退赔和补发4.1万元。[1]

  3.落实民族政策。民族事务科上升为民族宗教事务处(对内仍称科),受市委统战部和市政府双重领导。重申民族节日放假等规定。下拨教育经费10万元帮助回民办学。增拨5亩土地给回民作丧葬地,拨款为回民维修净身房。1981年后扩大清真柏兆记糕点店和清真屠宰加工厂,并在郊区十里铺新建自动化屠宰车间和能储藏百万吨牛羊肉的冷库。[1]1981年,开始对城镇回族居民按月定量补助食油,重大节日也给予补助。

  4.落实宗教政策。市天主教爱国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恢复活动。1981年成立市伊斯兰教协会筹备小组。1980年,争取国家投资120万元整修迎江寺。依照“谁占谁退”的原则,先后陆续发还宗教团体原有房产512处、3.82万平方米的原房产权。占用户所欠宗教团体历年房租24.68万元,分期分批偿还。

  5.落实台胞台属政策。对因所谓“港台关系”受到影响的117户予以落实政策,其中恢复干部身份2人,恢复中共党籍2人,安置工作27人,安顿常年生活3人,退赔文化大革命查抄财物3人,死亡抚恤3人。 为台胞、台属平反冤假错案188件,并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归还被查抄的财产。为加强对台工作,1980年市委成立对台宣传工作领导小组,1981年成立市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

  (二)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1982年9月至1992年1月)

  1.认真开展民主党派、工商联的统战工作。1987年10月投资新建1座1617平方米的民主党派大楼,供民主党派办公。1985年成立九三学社市委会,1989年成立民进市委会,全市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达到6个,成员839人。6个民主党派机关均为正县级机构,专职人员39人。[4]有计划地组织市各民主党派成员学习中共十二大与十三大文件、《邓小平文选》等重要文件和著作,引领民主党派成员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开展关于发展工商联新会员试点工作的调查。1989年,恢复工商经济科。1991年10月编辑2期《安庆统战理论专集》,完成《安庆市对资改造丛书》的编纂,并开展“三资”企业和亏损企业调查。与民主党派人士研讨、座谈及开展征询、慰问等活动,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开展工作。邀请民主党派帮助中共各级组织整顿党风。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就某些重大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引导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和非党知识分子积极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和业务专长,为发展经济献计献策。提出在大安庆市逐步建立与发展“三条经济带”、“二个文化区、一个旅游区”的构想、新型集体经济的立法起草、建设长江经济带等等意见建议。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举办文艺欣赏、少儿美育、老年保健、高血压病防治、电子计算机、经营管理、花木栽培和会计基础等各类培训班74期,创办各种专业人才职业学校,共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000多人。[1]引导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党外人士,从科技、文教、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等方面对我市贫困地区进行支援。1993年12月,民革成员姚嘉被评为“全国智力支边扶贫先进个人”。引导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实现祖国统一服务。

  2.积极做好民族统战工作。拨款支援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大队建成顺济闸水利工程,发展渔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支持郊区茅岭回民小队合办年产50万块砖的砖瓦厂。全市国有、集体民族企业达10余个,年营业额约110万元。[2]争取省市拨款50万元改造马永兴回民饭店;柏兆记与麦陇香二店合并,成立柏兆记清真食品厂。全市共有国营、集体和个人办的清真饮食店、肉食店、糕点店等36个。80年代初,全市城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约2000人,农村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为80%,但因家境贫困,中途辍学的较多,初中升学率只有50%。

  3.认真做好宗教统战工作。落实对宗教界人士的各项政策,对冤假错案21个受害人全部平反昭雪。对遣送农村的宗教职业者、宗教界人士及其家属16人全部收回安置。补发宗教界人士和宗教职业者工资、生活费17800元。安排市政协委员以上职务14人,发还被查抄财物价值6000余元,补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扣发的工资、生活费13800余元,并为他们解决7处住房。 集中精力开展落实宗教房产政策工作,各大宗教1956年纳入私房改造的出租房屋31000余平方米已带户发还产权30687.5平方米,补付“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欠的房屋定租147,229.28元。天主教在芜湖市房产18150平方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欠定租101,400元也已全部付清。同时恢复开放宗教活动场所5处。共迁出46户居民,让出教堂、大殿以及附属房屋4000多平方米。[5]市天主教爱国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恢复活动。1981年成立市伊斯兰教协会筹备小组。1983年成立市佛教协会筹备组,迎江寺被首批列为全国重点寺庙。1988年,全市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共有职业人员72人,公开信教群众4500余人,其中回民信伊斯兰教者占80%左右。

  4.积极做好海外统战工作。通过组织报告、座谈会及举办讲座等形式,宣传对台方针政策。发动群众为报纸、电台撰稿2596篇,宣传大陆及家乡的建设成就。被采用的有文字稿2013篇,各种黑白、彩色照片201幅,电视连续剧剧本1部。同时拍摄电视风光片、艺术片、专题片、戏曲片8部。《安庆新貌》画页、《古城安庆》画册先后于1983、1985年获全国对台宣传品优秀作品奖,电视风光片《宜人之城——安庆》获省首创奖,专稿《故土难离,骨肉难分》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届“海峡情”征文优秀奖。[1]1986年成立市台胞联谊会,支持台胞兴办企业,加强与台湾地区密切联系,接待去台人员探亲旅游500多人次,安置定居2人,办理台属去港会亲25人,去台定居2人。促成台湾凌跃龙先生与迎江寺迎江楼合作。1990年至1991年,全市共有去台人员13523人。[2]1987年,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市级组织,加强与在台的同学和校友沟通联系,为70多人落实党的政策。1982年成立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接待来安庆探亲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同胞81人,接待来信来访1700件次,帮助寻找到国内亲人26户,帮助落实侨房102户。1991年省内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引进香港东方古代科学研究会18万港元捐资款,支援枞阳县重灾区恢复生产;美国归侨王学亮通过市侨联,个人捐资2100元支援灾区。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爱国统一战线(1992年1月至2002年10月)

  1.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市委出台《关于坚持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的意见》《关于积极培养选拔党外人士担任政府领导职务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府部门同各民主党派建立对口联系和协商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中共安庆市委常委与党外代表人士谈心交友制度的通知》等6项配套文件,为多党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9名党外人士与市委常委结成交友联系对象,每年至少开展1~2次活动。召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党外人士参加关于全市大政方针、人事安排、工作计划等重大问题通报会、座谈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与7个政府部门建立“一对一”对口联系。自1995年开始,统战理论培训纳入党校教学内容和年度学习计划,每年举办1次。选拔党派成员参加中央、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至2000年底,全市党外人士经推荐或选举任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2220人,他们中担任市及县(市)区政协副主席29人,人大副主任10人;副市长1人,副县(区)长8人,助理3人;市副局长3人;市直人民团体负责人2人,农发行副行长1人。2000年全市共有20类特约人员,总数达111人,拓宽了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中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领域。到2000年底,6个民主党派共有基层支部70个,成员1144人。

  2.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市各民主党派先后提交了《旅游兴市应重视因地制宜》《对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意见》《重新审视自费出国留学政策,用奖励代替限制,变堵截为疏导,制定出国留学法,以实际行动来体现欢迎海外留学人员回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片诚意》等意见建议,为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重新审视自费出国留学政策,用奖励代替限制,变堵截为疏导,制定出国留学法,以实际行动来体现欢迎海外留学人员回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片诚意》,在中科院院士及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赢得共识,有56位全国人大代表签名支持。在全省民营企业百强排序中,我市155个企业榜上有名,推动全市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市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扶贫助教活动,累计捐助13万元;举办“下岗职工服装裁剪免费培训班”“下岗职工家电维修免费培训班”、下岗职工再就业计算机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50余期,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创业。开展各类音乐器具教学活动,培训30名学员。市工商联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系列教育,引导非公人士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组织7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全市招聘活动,招收下岗职工1300人;46名非公人士通过“一对一”、“一对二”形式,帮助近百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2]市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到1998年抗洪救灾大军中,组织捐款捐物,开展专场文艺慰问演出,组建医疗队义诊,参加慰问抗洪小分队,支援抗洪救灾。引导民主党派开展三胞工作引进资金人才,争取美籍华人为黄镇纪念馆捐款10万元,为成立奥林特鞋业有限公司引进外资130万美元,帮助市康丽科技有限公司借贷资金20万元人民币。1998年成立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安庆光彩大市场”成为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的第一号重点项目和安徽省三大重点市场之一。自1998年始,安徽南翔集团滚动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120余公顷的安庆光彩大市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捐资助教,援建光彩小学。截至2002年底,全市已建光彩小学25所,投入资金700余万元。争取到海外人士汪近明、陈敏颖、潘志明等捐款捐物折款达263万元,建立5所光彩小学,援建2所小学。积极鼓励2000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抗洪救灾、扶贫济困和送温暖等公益活动,1989~2002年,全市累计捐款捐物折款达1500余万元。全市光彩事业项目共投资20多亿元,安置社会就业30000多人。安徽南翔集团董事长余渐富获全国光彩事业奖章,金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金鹏等2位民营企业主获省光彩奖章,安庆光彩事业促进会多次获光彩事业组织奖。

  3.民族宗教工作在开拓中前进。(1)民族工作。对民族经济发展,在金融、税收、信贷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2000年望江漳湖回民村和郊区茅岭民族村的年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300元和2900元,怀宁保婴民族村、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分场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200元,一半以上的农户住进了楼房,家用电器也大量涌入普通农户家庭。同时,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饮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每年2月举行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民族团结得到进一步加强,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1988年至2000年,有2个单位和1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个人称号。1990年改建马永兴回民饭店,扩建柏兆记清真食品厂。同时对在职回族职工按照规定发放伙食补助。拨款40万元在郊区林业村购地20亩,兴建新的回民公墓。至2000年底,全市共有回民墓地10处40亩。2000年全市共有在校少数民族学生2600人。争取上海及澳门、香港等地社会团体和单位捐赠45万元帮助民族小学建教学楼,提供22000元资助130名家庭困难的少数民族小学生。(2)宗教工作。2000年,全市信教群众达到365694人,教职人员2011人,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418处,相继恢复和成立了市佛教协会、市伊斯兰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筹资百万余元着手修复二祖道场。协调落实市天主教爱国会房产22934平方米、地产6415平方米。宗教界人士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捐款16万余元,衣被14146件,药品价值5000元。在农村开展基督教“三定”工作,实行定人(专人传教)、定点(固定一个活动场所)、定片(定活动范围)。2001年对基督教“三个难点” (基督教私设聚会点、自封传道人、教派)进行了专项整治,共治理私设聚会点49个,处理自封传道人5人。

  4.海外统战工作。至1997年底,共计15323人,其中“四有”(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名望、科技上有成就)人士808人,有台、侨双重身份的1528人。现安庆籍(含辖县)在台人数大致为46000人左右;全市台属约5850户、22500多人,台湾籍同胞24户、46人,回家乡定居台胞96人。[2]广泛联络在台湾和海外的台湾同胞、去台人员及其爱国群众团体,促进海峡两岸同胞开展经济、文化、学术、体育各项交流活动,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台胞回乡探亲、旅游的接待工作。1993~1999年,共接待2400人次。1992~1999年的7年中,共帮助台胞台属创办企业119个,安排就业人员达8000余人,其中下岗职工2000余人。[3]为台胞台属排忧解难,开展送温暖、办实事工作。截至2002年6月,全市有归侨116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外籍华人5288人,港澳同胞3520人,新移民1233人。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及他们的眷属共22598人。[4]收到海内外来信500余件,接待来访500多人次,帮助解决多起民事纠纷。1992~2000年,先后引进香港东方古代科学研究会、香港尖东狮子会、香港务实助贫基金会捐资,在市辖8县(市)帮助援建希望小学22所(另有1所在贵池),救助贫困失学儿童1500余人,修建山区扶贫公路2条。全市香港捐资项目达23共个。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爱国统一战线(2002年11月至2012年10月)

  1.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基础。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深刻理解这些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大力支持统战成员发扬统一战线自我教育的传统,以推进建立学习型社会为动力,自觉开展建设学习型参政党、学习型机关或学习型团体活动。结合纪念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抗战胜利60周年、“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以及抗击“非典”等重大活动和事件,广泛开展“三增强、四热爱”“四好”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重温历史,同心同行”主题教育活动。

  2.围绕中心服务,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规划、国企改革和园区经济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举办各种形式的论坛、研讨和报告会,营造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安庆发展金点子征集”、“我为承接产业转移献一计”“建言献策直通车”等活动,引导他们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2002年以来,党外人士参加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达100余次,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完成的专题调研150余项,各类提案3100余件。《警惕非专业技术人员借县级医院改革之机大量涌进县级医院》《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之势,强化农村集体组织功能》《耕地抛荒现象需重视》等一些重要建议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高度关注和批示。成功承办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民营企业家研讨会和全国省市工商联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培训班暨安庆2006中部发展论坛。召开“闽商安庆行”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牵头促成投资近2000万元的现代妇科医院项目的落实。促进安庆同港澳在经贸、科教、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引进项目4个,到位资金3226万元和1491万美元。2009年以来,全市统战系统引进资金达7亿元。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积极开展“三下乡”光彩事业、“温暖工程”“扶贫济困”等社会服务活动。2002至2006年,全市参与光彩事业的民营企业家达400余人,落实光彩项目42个,非公企业解决再就业人员达72万人次,举办各类就业和技能培训班26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对口帮扶特困户200余户。实施三期光彩小学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300万元,共新建小学65所,援建31所。争取南京爱德基金会扶贫资金5万元,帮助太湖县天华镇朱河村实施打井项目;争取海外资助150万元建起希望小学7所,资助大中小学学生500多名,发放助养金60余万元。2007年至2012年,组织民营企业捐资60余万元参与“送温暖”活动,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3654余名,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和海外慈善机构为云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地捐助赈灾资金6110.3万元,为全市社会事业捐款5000余万元,资助贫困生2万余人次,慰问孤寡贫弱2500人次。2012年,建立市一级“同心工程”示范基地,累计投入资金6327.3万元,实施“同心工程”项目21个。

  3.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多党合作事业稳固发展。制定下发《中共安庆市委负责同志与党外人士定期座谈协商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和协商制度》《市委常委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谈心交友制度》等文件,建立健全党外人士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报送制度以及特约人员工作制度等。坚持协商民主制度,定期召开党外人士通报会。对口联系工作取得实效,特约人员聘用领域和人数不断扩大。在全省率先举办民主党派、工商联自身建设研讨班,通过《安庆市各民主党派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协商纪要》,成为第一个指导市级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正常进退机制。2012年致公党市委正式成立,至此,我市有7个民主党派市级组织。2011年成立安庆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开辟了无党派知识分子工作的载体。大观区委统战部与民建大观总支积极探索基层多党合作新模式,推动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发展。2011年这一经验做法被中央统战部评为全省唯一的统一战线实践创新成果奖。通过全市公开招考,先后为民主党派机关选调了10名中层干部,使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强。

  4.注重解决问题,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宗教稳定。认真实施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共同发展”提升行动,着力实施特色种养业建设、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少数民族企业建设、少数民族贫困农户扶贫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对口帮扶民族村场制度,出台《安庆市对口帮扶民族村场方案》,市及县(区)、乡(镇)全部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市直共有28个单位对口扶持7个民族村场(社区),支持民族村场建设相关项目资金达到1050余万元,捐助款物达50余万元。争取市财政安排20万元规划大南门民族文化区,市及迎江区两级政府共投资119万元在城西扩建了清真定点宰牛场,探花第成为我省唯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帮助柏兆记工贸有限公司、清怡针纺织品有限公司两家“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申请国家扶持资金和专项贷款。2012年开始,每年动用价调基金近40万元发放清真牛肉补贴。先后妥善处理了三益回民分场信访等10多起民族纠纷或有碍民族团结的事件。迎江区南水回民社居委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委(宗教局)主任(局长)黄晓玲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市人民政府被评为全省实施“共同发展”提升行动先进单位,迎江区南水回族社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出台《中共安庆市委、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协助宗教局不断强化对宗教人士培养和管理的举措,先后建立宗教团体负责人联系会议制度、班子年度考核制度、上层人士定期约谈制度以及主要教职人员外出报告制度等。协调解决了天主教房产政策落实、振风塔申报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南关清真寺和赵朴初故居的修复保护、清真定点宰牛场的迁建等一些重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宗教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以统战部部长为组长的全市“抵御渗透协调小组”。多方协调处理中华禅宗二祖司空山道场修复、天主教教堂保护与整体规划、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圣救主座堂修缮等问题。2012年成立市道教协会。依法开展佛教乱建寺庙、露天宗教造像专项治理工作。开展“爱国爱教、平安稳定”主题活动、“慈济江淮、善行人间”宗教慈善周活动。围绕纪念赵朴初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协助宗教局开展了禅宗文化研讨会、佛教音乐会、赵朴初纪念馆开馆等一系列活动,赵朴初故居被首批命名为“全省统一战线教育基地”。支持宗教界弘扬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友好交流,邀请了中佛协副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来宜指导宗教工作。宗教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天主堂被国家宗教局命名为全国首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家宗教活动场所被表彰为省级和谐寺观教堂。

  5.加大培养使用,进一步推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安庆市2005—2008年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截止2012年5月,我市有党外副厅级干部6人、县处级干部68人,11个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干部,其中,2个市政府工作部门的正职由党外干部担任,市级“两院”领导班子也都配备了1名党外干部。市级党外人才库中重点掌握的对象有304名。积极争取市委的重视支持,把6个民主党派打捆在一起计算领导职数,创造条件为3个党派配备了副县级非领导干部。打破公务员管理体制的限制,将3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有培养前途的党外干部,调任到党派机关工作。每年坚持举办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送推荐党外干部参加中央和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到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同时,还采取外请报告的形式,邀请了专家、学者来安庆讲学、授课,使党外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地提高。

  6.创造发展环境,推进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开展评选“优秀建设者奖”“优秀服务者奖”和明星企业“双优一星”评比表彰活动活动,积极推荐民营企业家参加全国、全省评先评优活动。南翔集团余渐富等6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分别获全国、全省首届“优秀建设者”光荣称号,盈创集团公司被表彰为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南翔集团董事长余渐富被中央统战部表彰为“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出台《中共安庆市委、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高规格的全市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稳步推进“工商联与民营经济共成长”活动,支持工商联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成立市非公经济维权中心,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四家”协调机制,建立“双优”评选表彰机制、工商联向市委政府专报制度、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服务机制。成立市中小微企业融资信息服务中心。全力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工作,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1466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的组织,占非公企业总数的47.8%,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473家,全部单独建立了党组织。2012年1月市委成立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积极组织非公经济人士自觉发扬光彩精神,参与捐助灾区、光彩耀江淮、对“三老”(老革命、老党员、老劳模)感恩回报活动。近年来,累计捐助资金、实物达亿元,其中,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赠1442.5万元、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赠700万元、宜秀地震灾区捐赠近60万元及2010年洪灾捐赠270万元。

  7.加强协调联系,开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接待台湾、澳门和美国友好社团和人士235余人次,大力推动赴台交流活动,425人先后赴台开展经贸、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截止2013年11月,安庆市现有台资企业51家。其中独资企业32家,合资企业19家。合同资金7.7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近4.7亿美元。相继成立“安庆市志明公益服务中心”、“安庆市雅博公益服务中心”,争取资金援建学校、救灾重建、扶贫助学、路桥修建。2003年以来,先后引进海外捐款1000多万元,在全市兴建14所侨(爱)心小学。2005年以来,每年募资20多万元,连续7年,资助贫困失学儿童3000多人。积极争取省黄埔同学会支持,为全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生活困难人员申请发放专项生活补助费49380元。积极维护海外统战对象合法权益和利益,妥善处理落实待遇、房产等问题40余件,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爱国统一战线(2012年10月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共安庆市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安庆市统一战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统一战线重要思想,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进一步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局面,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得“全国统一战线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全国统一战线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宗教工作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1.加强党的领导,大统战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市、县(市、区)党委分别成立由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市、区)党委统战部部长由常委担任,市直相关单位和160个乡镇(街道)配备了专兼职统战委员,出台了《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清单》和《统战工作考核办法》,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2.不忘合作初心,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夯实。组织统一战线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深入开展民主党派“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进一步凝聚改革发展稳定共识,巩固发展了统一战线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3.发挥独特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支持统一战线成员围绕“十二五”规划实施、“四个强市”建设、“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开展调研120余次,提交提案、建议案1400余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光彩事业行”“统一战线公益行”“脱贫攻坚异地商会行”等活动,累计捐助各类款物达4700余万元,570家非公企业与375个贫困村结对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投入帮扶项目资金1.87亿万元;加强同港澳台友好社团、重点人士的联系,促成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领域57个项目的合作;海外侨团“健康光明行”、“天籁列车”、“珍珠班”等公益慈善活动累计捐助款物260余万元。

  4.坚持合作共事,多党合作事业稳步发展。以建言献策“直通车”为载体,在全省首创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直接向中共市委提出建议制度。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五大攻坚战”实施等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文件出台和重要人事安排,召开政党协商会议26次。组织各民主党派,开展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等重点工作的专项督查,提出意见建议310条。

  5.着眼共促和谐,民族宗教工作良好局面不断巩固。落实少数民族社区和自然村各类帮扶资金3000余万元。成功承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创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全力做好新疆籍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5处宗教活动场所被表彰为全国和谐寺观教堂。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参与社会事业,慈善周活动累计向社会捐款800余万元。

  6.力促亲清共融,“两个健康”发展成效明显。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市50余家企业设立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开展了工商联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工作。建立市领导与民营企业家联系制度,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全省首创成立新生代企业家商会。我市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创建成功率达90%。

  7.注重人才培养,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出台了《中共安庆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现县级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全覆盖,成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分会。开发建立12类统战对象的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建立了321名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加大党外干部实践锻炼工作,形成“统战部门牵头、组织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挂职锻炼工作新格局,3名党外干部在审计、统计、地震等政府工作部门担任行政正职。

  8.夯实基层基础,基层统战工作创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城镇社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配备统战委员、统战工作联络员的实施意见(试行)》,探索解决基层统战工作由谁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受到刘莉部长的高度肯定;组织召开全市城镇社区统战工作网格化推进会,大力推行城镇社区统战工作网格化服务管理做法,“街道—社区—楼宇”工作网格初见雏形;加强园区统战工作人员力量,在筑梦新区设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在紫峰大厦设立“安庆市统一战线工作实践创新基地”,依托楼宇(园区)党组织,采用“党建+”的方式、探索“以党建带统战、以统战促党建、党建统战助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抓好楼宇(园区)统战工作实现了基层统战工作的不断拓展延伸,创新突破。

  二、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经验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统战部的精心指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带来了深刻启示。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根本保证,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原则和根本保证。统一战线工作无论形式怎么创新、力量怎么加强,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这是必须始终牢记的总根本和总遵循,也是做好统战工作的总要求。

  (二)必须坚持真抓实干、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党委要求。统一战线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各级党委决策部署,坚决做得党委有要求,统一战线有回应;党和国家大局在哪里,统一战线就跟进到哪里;党委有部署,统一战线有落实,在落实中彰显新作为,最充分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让统一战线真正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强大持久广泛的力量支撑。

  (三)必须增强问题意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统一战线要始终瞄准问题发力,集中力量攻关,做到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调研,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针对问题寻找应对之策,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制约统战工作发展的问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文件,畅通了体制机制,拓宽了发展空间,统一战线事业不断稳步前进。

  (四)必须突出创新思维、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变化,统一战线自身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在客观上要求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随之改变。统一战线各个领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既有工作理念的创新,也有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既有工作载体和平台的创新,也有体制机制的创新,从而推动了统一战线工作在创新中实现了新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五)必须尊重统一战线成员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大局中的作用,必须充分调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和省委《实施办法》的出台,都始终突出统一战线成员的主体地位,竭力为统一战线成员提升自身素质、施展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制度平台,有效推动了统一战线成员自觉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的功能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统一战线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核心、携手同心、不忘初心、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市委“456”总体部署,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最大正能量,推动我市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创新发展,为新时代安庆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