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赵朴初:陈独秀的“先生”之称

发布时间:2024-08-27 浏览次数:

陈独秀与赵朴初都是安庆近代史的文化名人,也是安庆的骄傲。他们都出生在安庆,一个生于1879年,一个生于1907年,相差了28岁。

陈独秀本性耿直,一生倔强,是一个硬气的文化人。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个传奇,从清末的秀才,到反清志士,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五届党的总书记,他的人生经历贯穿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历史风云人物。1942年病逝于重庆江津,现归葬于安庆独秀园。从最初的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到后来脱离党直至被党开除,他的一生都充满着争议,在党内他既做出了突出贡献,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但不管怎样,他都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投降,没有向权贵低头,保持着自己的文人气节。

再说赵朴初先生,他1907年出生于安庆天台里的世太史第,祖上六世祖赵文楷为嘉庆元年状元,自此赵家四代直系翰林,家族兴盛,成为地方的名门望族。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传统的文化教育,为后来成长为现代文化巨擘打下了扎实基础和文化功底,后来入东吴大学学习。抗战期间,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抗战做了大量工作。后又发起成立了民主党派--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受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被周总理誉为“国宝”。赵朴初生前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为佛教的中国化发展与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提出的“人间佛教”的思想至今影响着许多人。同时他还是当代书法家、诗人,一生作品无数。20005月病逝于北京。现归葬于安庆太湖的寺前镇赵朴初墓园。

两位先贤一生中本没有任何交集。但是赵朴初生前曾多次谈到陈独秀,对这位家乡的先辈充满着敬仰和敬重,特别是对他为人正直的人品表达了自己的敬意。这里选取几个他们相关联的故事来讲述,当然,这都不是他们生前直接交集的故事了。

一、赵文楷为陈独秀祖上修谱作序。

据朱洪教授在《赵朴初传》里记载,赵朴初六世祖赵文楷与陈独秀的祖上是好朋友。陈家由江州迁怀宁后,有一支迁到了太湖,居住在太湖北门。嘉庆三年,也就是17988月,赵文楷应邀为《义门陈氏家谱》作序。序中,赵文楷写到了他与陈独秀祖上一段往来及写序言的前因后果。

“陈氏啸峰先生自皖迁太,去余庐数武遥。幼自相狎,长相友。品学素所推重,延为西席,课诸弟侄辈。戊午夏,爰修家乘,邮寄问序于余。阅其世系...”。

这里要说明的是,赵文楷是清嘉庆元年也就是1796年高中状元,名誉天下。能请到新科状元为自己家谱作序,那也是相当荣耀的事情。这源于两家离不远,都住在太湖城内,自小一起玩大,长大后仍然是好友,情谊深厚。赵文楷考取状元前后,聘请陈啸峰到他家做私塾先生。1798年陈啸峰为了修族谱,给顺天乡试同考官赵文楷写信,请他为《义门陈氏家谱》作序,并寄去资料。赵文楷接到信后,于这年农历中秋前后写了此“序”。这也成就了赵家与陈家的一段文字佳话。

 

 

只是这件事,赵朴初先生本人大约并不知晓有这个历史故事,否则,以他为人处事的风格一定会赋诗感慨一番。后来他应邀为朱洪教授的著作《陈独秀与中国名人》一书题写书名,也算是借这本书延续了赵家与陈家的文字因缘,两人皆是不同时代的文化名人,书法大家、诗人。虽时空不同,但心灵相融,文字相通。

二、赵朴初回乡拜谒陈独秀墓。

19909月下旬,赵朴初偕夫人陈邦织回到出生地安庆。在时任安庆市委书记方兆祥的陪同下拜谒了陈独秀墓园。此时的陈独秀墓园经过了第四次重修。1983年,安庆市政府拨款两万元修缮,由市文化局出面请安徽省书法家张建中题写了“陈独秀之墓”五个字。这也就是照片中赵朴初与陈独秀墓的合影中出现的墓碑上“陈独秀之墓”。

赵朴初先生来到独秀园,恭敬地三鞠躬。听着旁人的介绍,当赵朴老看到陈独秀墓碑的字,思绪良久,像是自言自语:“没有同志也应该有先生二字”。他对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党的创始人之一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和尊重。

早在19895月“五四运动”70周年纪念时,赵朴初还填了《相见欢》词:当时志士纵横,废和兴。七十年来转乾坤。看治理,九万里,又新程。奋起德先生与赛先生。

字里行间虽然没有提到陈独秀,却表达了对这位乡贤的尊敬。所以这次返乡,他特意将谒陈独秀墓作为行访的行程之一。

1997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对陈独秀墓园的第5次大规模修缮,这次大修基本上奠定了目前独秀园的整体格局。墓修好了,但碑上写什么字呢?

当时有两个提议:要么请同是安庆人的赵朴初题字;要么根据陈独秀的字来集字,做碑文,两个人都是书法大家。陈独秀的长孙女陈长璞提出了不同意见。她认为这两个建议都不妥:第一,赵朴初的人品艺品都没得问题,一等一的,但他是佛教领袖,给共产党的创始人题墓碑,不合适;第二,历史上还没有集本人字题写墓碑的先例,这样做也不妥。最后定下来,集唐朝书法大家欧阳询的字,碑文是欧体楷书“陈独秀先生之墓”,加了“先生”二字,以示对陈独秀的尊敬。也就是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陈独秀墓碑碑文样式,气势非凡,刚正不阿,正好体现了先生的风格和品质。此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清风拂园,千帆过尽,功过后人说,毁誉汗青评。

三、赵朴初为陈独秀墓题诗。

19954月,赵朴初先生因病住院。一位友人来医院看他,说到刚刚从安庆独秀园凭吊陈独秀墓回来,看到墓前有一花圈,系缎带上题有“浩气长存”四个字,但无献者之名。

赵朴初说:陈独秀在狱中曾书联云,“行无愧怍心长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他确是“浩气长存”的人。后汉徐孺子凭吊郭林宗母忧,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不道姓名。客人走后,赵朴初吟诗《陈独秀墓》:

途穷不改寸衷丹,定论终难到盖棺。

照世心光无愧怍,破关虹气处艰难。

直呼益显行高狷,遗著犹能激肺肝。

一束生刍千古泪,谁与何处不须参。

写完,赵朴初怕人家看不懂“直呼益显行高狷”句,注释到:余五年前返回故乡,访陈独秀墓,墓碑姓名下无“同志”或“先生”之称。顷犹友人往安庆归,言曾访陈墓,墓前有一鲜花圈,系缎带题“浩气长存”四字,无献者之名。陈在狱中书联云: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后汉徐孺子吊郭林宗母忧,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不道姓名。

在这里的典故,“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选自《诗经·小雅》。

四、对陈独秀的评价

他几次谈到陈独秀,也表明了赵朴初对陈独秀先生的评价和敬仰之情。1997年,堂弟赵洛去看望住院的赵朴初,两个人谈起陈独秀,朴老说,陈独秀了不起,陈独秀就是“五四运动”的旗帜,假如没有“五四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就曾经说过,我们这一辈人是陈独秀的学生。19423月,也就是陈独秀在江津逝世的前一个多月,毛泽东在延安提到陈独秀,“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

一次聊起安庆,赵朴初对其妹夫黄南山(枞阳人)说:“陈独秀不是右倾,他是执行共产国际的路线……”黄南山是中学数学老师,平常不接触陈独秀方面的事,听了赵朴初的话,心里有点纳闷,嘴上却不知道如何说。见妹夫笑,赵朴初又说了一遍:“陈独秀是执行共产国际路线犯错误的。”

还有一次提到“八股文”,赵朴初写道:“全篇几乎都是对偶字句,读起来很好听,但毕竟是缠足女人,误人不浅。新文化运动创始者陈独秀开始用语体文代替文言文,是汉语文的又一次革命。但新诗至今尚未成熟,毛泽东说诗的改造至少要50年,我看 50 年还不行。我已是 93 岁的人了,新诗不敢尝试,还是写旧体诗。”

五、二人与沈尹默书法之谊。

大家都知道陈独秀曾经对北大教授沈尹默的字做过评价,事无独偶,后来也发生了赵朴初与沈尹默书法交往的故事。19657月的一天,北大教授沈尹默送给赵朴初一本他写的《二王书法管窥》。序中沈尹默说:“顷得京中友人书,说及马路新闻,《兰亭》自论战起后,发生许多不正当的地域人事意见,分歧揣测,仍用前韵,赋此以辟之。”这里“《兰亭》自论战起后”,是指这年沈尹默和郭沫若争论王羲之《兰亭》真伪问题。郭沫若等人主张“伪托”,沈尹默等主张“非伪”。因康生插手,问题复杂了,不少人作壁上观,噤若寒蝉。所以沈尹默说:“发生许多不正当的地域人事意见,分歧揣测。”沈尹默知道赵朴初不会趋炎附势,所以继续和他诗词唱和。

细读沈尹默的书,虽仅仅是论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却积累了沈老平生心得。如沈老认为,运腕中有辩证法,凝神运气,就包含了他的养生之道,将书法与养生合为一体。在《次韵七律复寄之》诗中,赵朴初吟道:

好凭一勺味汪洋,剖析精微论二王。

运腕不违辩证法,凝神自是养生方。

功深化境人书老,花盛东风日月长。

一卷感公相授意,岂止墨海作津梁。

赵朴初知道沈尹默此时心情不好,有来自康生的压力,但他仍然公开赞扬沈尹默,并充分肯定了沈尹默的人格,给逆境中的沈尹默极大的温暖。陈独秀早年曾说沈尹默字俗入骨,晚年仍说沈尹默字中无骨,赵朴初盛赞沈尹默书法“功深化境人书老,花盛东风日月长”,无形中抵消了同乡陈独秀对沈尹默书法的批评。

这里,也算是赵朴初与陈独秀的隔空唱和吧。

 

(作者:太湖县史志研究室  陈 健)

 

 

参考资料:

1.《赵朴初传》;

2.《熔炉集》;

3.《风雨人生--陈独秀》朱洪著;

4.《菱湖集》朱移山、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