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四军五师七师在宿松鲜为人知的斗争

发布时间:2024-12-25 浏览次数: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留下了许多广为人知的光辉事迹,但在宿松县的事迹却鲜有人知。全面抗战爆发后,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豫鄂挺进纵队陆续转战宿松县,尤其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五师、第七师按照中共中央和军部的指示,结合所处的位置及战斗需要,长期在宿松县战斗。

 

一、五师七师在宿松首次会师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继续坚守在武汉外围敌后战场。由于所处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五师被日伪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派出重兵包围封锁和频繁进攻,斗争环境极其艰苦。

中央和军部根据这一情况,指示最具条件的七师“沿长江两岸向西发展与五师含(衔)接”。3月,七师派挺进团西进大别山,在桐城、潜山、怀宁、舒城、岳西等桂顽后方活动,寻找时机,与五师取得联系。4月中旬,新四军军部根据战斗形势,指示七师挺进团与活动在鄂东的五师十四旅四十二团合编为独立旅。21日,挺进团团长林维先率一个通讯分队抵达宿松陈汉沟梅家上屋。同日,四十二团政委张体学率一部抵达陈汉沟梅家下屋。24日,五师、七师在宿松陈汉沟(钓鱼台水库)成功会师。双方交流了各师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就如何建立两师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合编的时间、地点等具体事宜进行了商讨,并达成了初步意见。

五师七师首次会师旧址(现为陈汉乡钓鱼台水库)
五师七师首次会师旧址(现为陈汉乡钓鱼台水库)
 

会师后,双方返回师部,汇报商议结果,听从军部和师部的决定。七师挺进团留在桐西蒋铁地区分散活动,并在紧靠宿松的太湖罗家岭、潜山万山、岳西鹞落坪、舒城小街等地各组建1支便衣队,建立隐蔽的立足点,以保持与五师的联系。五师张体学部在鄂皖边区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并在宿松佐坝洪岭和湖区洪家墩分别成立新四军第五师独立第四营、独立第五营,活动范围不断向七师延伸 

五师、七师在宿松成功会师,不仅建立了两师间的紧密联系,缓解了五师的战斗压力,还实现了中央关于新四军形成有机整体、扩大抗日根据地的目标,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障。

 

二、建立宿松湖区抗日根据地

五师、七师会师前,宿松湖区已有泊湖地区人民自卫队、长江游击纵队、宿望湖区独立大队等武装力量在此活动,但缺乏有效的组织。两师取得联系后,根据宿松实际情况,决定建立以泊湖为中心的宿松湖区抗日根据地。

 

抗日民主政权长宁行政公署旧址(现为金塘初级中学)
抗日民主政权长宁行政公署旧址(现为金塘初级中学)
 

为适应根据地建设的需要,1941年6月,湖区党组织和五师独立五营加强湖区政权建设,在湖滨乡金塘村(今下仓镇金塘村)成立县级抗日民主政权——长宁行政公署,管辖赤汉、湖滨、许岭、大湖、边江5个乡。随即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县、乡两级农民抗敌协会、青年抗敌协会、妇女抗敌协会、儿童团和集镇工会、商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建成一套完整的抗日民主政权,并在斗争中逐步巩固和完善。

当年秋,新四军七师挺进团2个营800余人在团长林维先、政委李丰平等人率领下,从桐东、桐潜边区出发,分4批陆续进驻宿松湖区。为统一军事领导,加强武装建设,挺进团将同年3月赣东北特委成立的宿望湖区独立大队改编为宿望独立团,成立宿松湖区自卫队和抗日民众自卫军,动员湖区近8000民众修筑大量的防御工事。7-12月,挺进团在湖区内外先后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毙、伤、俘敌800余人。

在推进武装建设的同时,七师挺进团还在根据地积极贯彻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政策,颁布各种法令,保障抗日群众的人权、财权、言论等民主权利,进一步完善工、农、学、商、青、妇等群众组织,并依靠这些组织开展减租减息、组织税收、发展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使得湖区人民在根据地真正当家作主、扬眉吐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活动的积极性。

 

湖区抗日根据地中心五大棚(现为复兴镇占峦村占家峦)
湖区抗日根据地中心五大棚(现为复兴镇占峦村占家峦)

 

年底,在五师、七师的共同努力和湖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泊湖为中心,东起宿望边、西至五里墩、北临太湖、南滨长江的宿松湖区抗日根据地全面建成。根据地呈现出各方面抗日力量团结一心,人民群众抗日热情空前高涨的可喜局面。

 

三、恢复发展湖区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引起了桂顽的恐慌和仇视,于1942年1月1日派出精锐力量3000多人清剿湖区抗日根据地。七师挺进团奋力反击,战斗进行8天8夜,但因敌我力量悬殊,不得不撤离宿松湖区。挺进团撤离后,根据地遭到顽军疯狂报复和残酷洗劫,人民群众苦不堪言,五师、七师之间的联系也再次中断。

1月中旬,坚守在宿松湖区活动的党员杨达金等人,与驻湖北省黄梅县下新的原五师独立五营政委、黄宿边工委书记桂平取得联系,接上组织关系,在边江乡(今复兴镇)成立中共五大棚特别区委,书记石玉署,组织委员杨达金,财经委员胡树凡,区委下辖3个党小组(没有设支部),共有党员50余人,分布在占峦、王营、李营、鹅湾、蒋家营、周家湾一带。

湖区抗日反顽形势好转后,新四军军部决定再次从宿松打通五师、七师的联系。1943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向五师、七师发出战略指示:“利用敌顽矛盾,在沿江敌后地区开展工作(尤其是宿松东西湖泊地区),求得生根立足,建立游击基地,俾能将此战略联系保障不中断”,并提出:“目前五师四分区部队应向宿松湖区发展,恢复湖区工作。七师亦同时向西发展,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地方工作上亦能打通取得可靠联系。”根据华中局的指示,五师四分区挺进十八团政委郑重率领1个连于1944年初经无为挺进江南彭泽,与商群领导的独立大队(属七师领导)会合。另外2个连,由团长张海彪、参谋长曾少怀带领到彭泽。五师挺进十八团很快将活动范围,扩展到了江北的宿松湖区。

2月,中共边江工作委员会在彭泽成立,郑重任书记。随之,江边工委下属党组织中共宿彭工委在宿松湖区边江乡成立,书记杨光明,下辖3个区委,其中宿松湖区2个区委,分别是五大棚区委和王营区委,共有党员70余人。宿彭工委成立后,努力恢复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破坏的原边江乡行政机构,改称区团,并成立边江合作社,建立20余人、20余支枪的武工队,积极开展抗日反顽活动。当年秋,五师、七师之间的交通线,在紧靠宿松的江南彭泽、至德一带牢固地建立起来,使宿松湖区抗日根据地得以彻底恢复,根据地中心由泊湖转移到边江乡五大棚一带。年底,下仓埠、王家墩、洪家岭、沈家二房屋及边江一带都进入五师、七师的控制范围,湖区抗日迎来新的高潮。

次年2月,郑重率挺进十八团70余人,从江南至德来到宿松湖区开展抗日反顽斗争。3月17日,郑重率队攻打驻王家墩的梁金奎土顽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新四军五师即派吴光治前来宿彭地区,继任中共边江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挺进十八团政委,领导宿彭广大人民坚持斗争,直至抗战胜利。

 

宿松县组织广大干群到湖区抗日根据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宿松县组织广大干群到湖区抗日根据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金戈铁马远去,岁月长河奔流。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是新四军五师、七师在宿松艰苦抗战的红色事迹仍流传至今,成为宿松乃至皖鄂赣地区珍贵的红色记忆,鼓舞、激励着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们不忘初心,矢志奋斗,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宿松县委史志室供稿  撰稿人:吴靖  指导、审核:沈浮)

上一篇:太湖史志室:忠贞先烈吴生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