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桐城六尺巷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5-03-11 浏览次数:

六尺巷,这个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古老小巷,以其“让墙”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和礼让、和谐共处。六尺巷多年来始终很“热”,原因在于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通过“礼让”精神构建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最终达到“大同”社会。六尺巷所展示出的为人处世态度,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六尺巷文化的精神内核,传承并发扬其时代价值,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青少年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六尺巷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

(一)践行和合”理念

和合”一以贯之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国家观、琴瑟和谐的家庭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它使得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最终达到人人和睦、万物和合、天地人和谐共处它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处世原则和交往理念规范了当代中国人的思维和意识,当人们总是习惯以“和合”理念化解冲突时,人与人之间便能够和平共处、家庭成员和睦,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最终实现“善治”。

(二)弘扬礼让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让一直倍受推崇。其中“礼”是中国传统道德的行为规范,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而“让”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六尺巷故事中,张英不因自己是宰相就盛气凌人,反而待人处事始终以礼让为先。虽然张家失去了三尺之地,却化解了邻里纠纷,同时使吴家“感其义”“佩其德”,亦主动让出三尺之地。张英的礼让精神,无形中感化了许多人。这种精神有如温暖泉水,既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也使生活处处洋溢着幸福和谐的“音符”。

(三)传承君子文化

君子千百年来被中国人视为最为崇尚的理想人物,它所展示的文化特征具体到六尺巷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宽厚仁爱、平等待人。以仁爱和宽厚为本,用平等的眼光看人,不以权取势,不以权压人。张英就深受君子文化熏陶,在生活中采取“无忤于人,无羡于世,无争于人,无憾于己”的处世态度,这也是桐城六尺巷之所以备受世人推崇的一大原因。二是严于律己、注重修养。这是一种高度的自我要求,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之外,在内在涵养之中。严于律己是张英的做人准则,既对自己严,也对家人严,他的《聪训斋语》就在教育子孙,不论是居家还是做官,都要“简静守理”,严己宽人,注意自身道德修养。

 

二、六尺巷文化传达的时代价值

(一)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六尺巷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其故事的广泛传播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弘扬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念。六尺巷文化以其特定的内涵向人们展示了“谦和礼让”的宽广胸襟与和合理念,“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二)促进社会治理井然有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日益增多,而六尺巷的故事在促进社会治理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们需要将其传递的“礼让”精神融入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治理效能。“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对六尺巷文化的提炼升华,将“听、辨、劝、借、让、和”运用于司法调解之中,从而促进邻里和谐相处、社区治理有序、社会安定祥和。

(三)建设良好家风社风民风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建设,六尺巷的故事向我们生动表明,只有注重家风,不以权谋私,才能让他人服气、让大家满意,从而涵养清廉的社风民风。张英曾在《聪训斋语》中说“天子知俭而天下足,一人知俭则一家足”,张廷玉在《澄怀园语》中教导子孙“为官第一要廉,居官清廉乃分内事”,而我们党则更是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廉以养德,俭以修身”,注重家风建设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与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共同推动社会的风清气正、和谐发展。

 

三、新时代如何将六尺巷打造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

)规划场地建设,优化整体设施

对六尺巷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定期安排清洁人员进行清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设休息长椅、遮阳亭等,在六尺巷附近设置交通标识牌,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加强与公共交通部门的合作,优化交通流线,缓解参观者停车压力。同时注重展区功能设计,制作礼让故事情景剧,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实景搭建、图文展板、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让参观者亲历历史场景,展示六尺巷的历史文化和蕴藏的“礼让”精神;此外,还可加强信息化建设,如开发应用小程序,为参观者提供景区介绍、导览地图、知识讲解等功能,满足参观者获取信息的需要,提升参观者的游览体验感。

(二)推出研学课程,进行资源整合

结合六尺巷的精神内核,开发如“谦和礼让、与邻同行”“倡导多元、和谐共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研学课程。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六尺巷故事中的场景,让学员亲身体验礼让与和谐的力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六尺巷的精神内涵。同时定期在六尺巷举办文化活动,如举办六尺巷文化专题讲座、论坛等,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参与,共同探讨六尺巷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还可举办“礼让”诗词朗诵、书法比赛、绘画展览等,吸引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参加,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明确品牌定位,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六尺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确六尺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所和研学基地的品牌定位,制作礼让故事短视频或微纪录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宣传推广地方文化,吸引参观者观光。同时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口号,设计具有品牌特色的标识,如具有六尺巷元素的书签、冰箱贴、手账本、拼图、钥匙扣、金属徽章、小玩偶等,加强六尺巷的品牌传播和形象塑造。还可推出文创盖章“打卡”路线,结合六尺巷内各个景点设计出不同的盖章背景,将图案类型设计成组合款,各景点图案集齐之后可拼在一起成为大型图案,利用“打卡”小游戏激发参观者的探索欲,增加参观者的互动性。(撰稿:刘子雷  审核: 何平  签发: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