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人物长廊 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长廊 >

吴 樾

发布时间:2017-08-01 浏览次数:

 

吴樾(1878——1905),字梦霞,一作孟侠,今高甸乡人。吴樾父尔康,有5子,吴樾居四。樾家境清贫,8岁丧母,父外出谋生,靠兄抚养。樾幼时常喜聚村童以牛为马,或泛木盆于池塘中,作水陆战游戏,每次必决胜负而后已。读书甚聪敏,喜诵古文辞,尤好读史。每读明史,朗诵长吟,感叹唏嘘不能置12岁起参加童子试,6次应试而不第,遂放弃科举业。光绪二十六年(1900),吴樾到上海,考入广方言馆。当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廷与外国订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国家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吴樾悲愤交加,毅然离沪北上,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光绪二十八年,经吴汝纶介绍,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堂。光绪二十九年,得邹容所写的反清书籍《革命军》,反复阅读,受到启发。这年暑假省亲,吴樾与马鸿亮、金慰农、金燕生几位同学取道上海,拜会陈独秀和在上海的一些革命志士。后又读《警世钟》、《孙逸仙》、《自由血》、《黄帝魂》、《新广东》、《新湖南》、《广长舌》、《攘书》、《近世中国秘史》和《中国白话报》等书刊,思想有了很大变化。他目睹戊戌变法之失败、义和团农民革命被镇压,从而认识到解放中国,不能走康有为、梁启超改良者的路线,必先推翻满清,彻底革命。

吴樾在保定高等师范学堂就读期间,与同乡杨醒余等人创办旅保两江公学,借以培养革命人才,联络革命志士。后又创办《直隶白话报》,宣传革命。光绪三十年,吴樾会见革命党人赵声,共商反清革命行动,各抒己见,无不志同道合。又由赵声介绍结识杨毓麟,在杨的主持下,成立北方暗杀团,吴樾任支部长。当时,有些革命者在策动起义遭挫折以后,转而主张进行恐怖活动,暗杀之风一时大盛。吴樾等人遂确定以满清贵族、户部侍郎铁良为暗杀团的第一个目标。吴樾作《暗杀时代》一书,书中包括暗杀主义复仇主义革命起义揭铁良之罪状敬告我同胞复妻书与章太炎书致同志某君书13篇,长逾万言,说明刺杀铁良的意义和决心。樾典卖衣物,购置日本手枪,并与杨毓麟、胡瑛一起试制炸弹,决心以身报国。
    光绪三十一年七月,清廷为欺骗人民,扬言预备立宪,并派载泽、端方、绍英、戴鸣慈、徐世昌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揭穿清政府这一骗局,吴樾决定把暗杀铁良改为暗杀载泽等人。于是樾潜入前门外桐城会馆,密议行动计划,作《意见书》及绝命书数封,痛斥立宪谬说及清廷玩弄立宪阴谋以欺骗人民的用心,表示自己杀身成仁义无反顾的决心。九月二十四日,吴樾怀揣炸弹,赶往北京正阳门火车站,乔装官方仆从登上五大臣专车。登车后,五大臣随从诘问甚急,他恐事泄,急执炸弹准备投掷,不料弹未出怀,遂爆炸。29岁的吴樾以身殉难,绍英、载泽受伤,各大臣及仆从魂飞魄散,逃返京寓,不敢复出。吴樾牺牲时,腹破肠穿,手足齐断,面目模糊,他向清廷投出的第一枚炸弹,唤醒了国人。

吴樾殉难后,朝廷不知其为谁,陈尸数日,无人认领。后经月余,侦缉人员拿照片至桐城会馆,一小女孩看见,失声惊呼:这是在试馆住过的吴老爷!”这才弄清吴樾的身份,吴樾之名遂闻于天下。袁世凯因吴樾系直隶高校学生,怕声张出去,对他不利,一面派人到京,销毁烈士留下来的一切东西,一面将烈士的名字去字旁,向朝廷报案,含糊了结。光绪三十二年四月,民报增刊《天讨》号,刊载了吴樾《暗杀时代》和《意见书》,及死难前致章炳麟和他的未婚妻的绝命书。吴樾的爱国献身精神,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斗志。辛亥革命后一年(1912),由其弟吴楚(季膏)北上迎柩回皖,安葬在安庆西门外鸭儿塘东岸山岗上,与马炮营牺牲诸烈士墓合称为九烈士墓,孙中山先生为之撰写祭文。文中有爱国吴君,奋力一掷,戊申义军,跃武挥戈等句。为纪念他,安庆有烈士祠吴樾街吴樾公园;桐城有孟侠镇孟侠中学(图:吴樾像)

上一篇:吴汝纶 下一篇: 陈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