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岳西谈判“九河签字”——首开南方八省国共两党谈判成功先河

发布时间:2025-05-23 浏览次数: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值此重要历史节点,重温发生在鄂豫皖边区的“九河签字”事件,更能深切感悟其作为“首开南方八省国共两党谈判成功先河”的特殊历史地位。

 
岳西谈判九河签字展陈馆
岳西谈判九河签字展陈馆

1935年2月4日,高敬亭在今岳西县河图镇凉亭坳第三次组建红二十八军,在与党中央失联的艰难情况下,于鄂豫皖边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部队从几百人发展至二千多人,转战45个县,最多时牵制国民党军17万人,有力支援了主力红军长征,促成了大别山区二十八年红旗不倒。1937年7月15日至28日,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和皖鄂边特委书记何耀榜在得知国共合作抗日方针后,主动向国民党地方当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经南田动议、蛇形岗接头、衙前会晤、青天谈判,最终在与红二十八军大本营鹞落坪一山之隔的和平乡九河村举行签字仪式,达成停战协议,史称“九河签字”。

“九河签字”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红二十八军三年游击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此次签字通过的条款规定释放“政治犯”,让红军家属享受国军抗日家属同等政策,解救大批我方党员干部,保障红军家属权益,促进地下党组织恢复,凝聚起广泛群众力量。同时,“九河签字”首开南方八省国共地方当局谈判成功先河,充分彰显高敬亭、何耀榜的战略眼光与民族大义。谈判中,高敬亭化名“李守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独立自主方针,牢牢掌握主动权,率先在全国地方层面(南方八省)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局面,即便与党中央失去联系,仍坚决执行党中央政策,顺应时代潮流,是中国地方革命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事件。

 

九河签字纪念亭
九河签字纪念亭

在中国南方八省14个游击区中,红二十八军是唯一一支保留军级建制、作战区域最广、保存人数最多的红军部队。1937年8月,高敬亭率领红二十八军撤离鹞落坪,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成为华中敌后战场的重要力量,继续在大江南北的敌后战场,为抗击日寇发挥重要作用,多次痛击日寇,为创建抗日根据地立下赫赫战功。(撰稿/初审:汪俊杰 复审:谢龙飞 签发:周亮)

 

 

上一篇:新四军五师七师在宿松鲜为人知的斗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