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历史上的几次城市迁移
发布时间:2017-07-28 浏览次数:次
南宋以前,安庆主城在今潜山县,周边有桐城、宿松、太湖、望江等属县。以潜山县论,从春秋“皖国”到汉代“皖县”,再到晋以后的“怀宁县”,都是一方治所。考之史籍,对于“皖国”位置,大多言之不详。比较典型的观点,如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称“古皖国、汉皖县皆治此。”《民国潜山县志》引《安庆府志》云:“县故有城,即府治故址。”对于春秋“皖国”,仍然不明所在。根据近几十年的考古资料,大约可以认为,今潜山县城(梅城镇)应是汉代以后“皖县”治所。上世纪80年代,梅城镇附近的彰法山发现不少战国和汉代墓葬。1998年,彰法山公山岗又发现大量战国中、晚期墓葬,范围大,墓葬分布广。据现场发掘,墓葬中并没有春秋时期器物。按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古代城市、都邑是人们高度聚集的场所,在其附近出现大量墓葬,是非常正常的。彰法山离梅城镇仅1.5公里,梅城附近应是汉代城邑所在。在梅城附近的彭岭等地,考古发掘有西汉墓,没有春秋墓葬,也支持这个论点。为什么春秋楚邑和汉代“皖县”不在一处,解释是,首先“楚邑”的规模较小,主要为军事而设,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争战中被毁。其次,战国晚期至汉代,楚国或者秦、汉,出于防御和管理的需要,必须重新择地建城,这就是彰法山为什么有很多战国和汉墓而没有春秋墓葬的原因。这是古代安庆境内主城的第一次迁移。现在的梅城镇,地势平坦,又处在潜水等四五条河流中间,在这里建城,是经过反复和长远考虑的。此后直到隋唐时代,虽然在历代战争中城市有严重损毁,安庆主城基本未作迁移。唐初武德年间,曾经将舒州治所怀宁县一分为四(皖城、皖阳、梅城、安乐),主要原因可能是考虑到舒州地广人稀,不便于管理。但几年之后,又纷纷撤销,复归于一个怀宁县。原治所被荒弃几年,又重新成为治所。这是安庆府成立前主城的第二次迁移(回归原位)。附属各县中,宿松、桐城、太湖作为县治,因为灾害、战争等原因,城址都有迁移。
南宋时期,舒州升格为“安庆府”,驻怀宁县(今潜山县城)。当时宋、金南北对峙,金兵犯境入侵已是常事。江淮之间,宛然已是战争前沿。南宋嘉定十年(1217),警报传来,金兵南下,已破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干是当时新上任的安庆知府。《宋史·黄干传》记载:“(干)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到这年的年底,安庆城已大致完工。期间,金兵遭到宋军抵抗而败走,安庆安然无恙。到端平三年(1236)十一月,蒙古将领口温不花进入淮西,安庆府守将逃走,城为蒙古军所得。安庆府治仓皇迁走到下游贵池的罗刹洲。与此同时,怀宁县迁到古皖口,桐城县迁到贵池的李阳河。不久,安庆府又迁到杨槎洲。《宋史·地理志》称“端平三年移治”,《读史方舆纪要》引《城邑考》:“宋端平三年以北兵渐迫,城去江远,控御为难,乃徙治罗刹洲,又移杨槎洲,景定初乃迁城于盛唐湾宜城渡之阴,即今治也。”这是安庆府城第一次大迁移。但是历代志书(如《安徽通志》《安庆府志》《怀宁县志》等)多认为黄干在嘉定十年即迁安庆府于宜城渡,因为嘉定十年的《修城题名碑》在怀宁(现安庆)不在潜山。考察《宋史·黄干传》和《黄干文集》(有清代同治正谊堂本),不仅只字未提迁城事,还在嘉定十年后屡次提到“潜皖”、“潜山(即天柱山)”当地的事,证明黄干并未迁城。实际,也不需要迁城,因为金兵很快就败走了(大约半个月后),安庆没有遇到攻击。至于“修城题名碑”,正如严慎之先生所说,景定后和废弃的府城砖石一起运往宜城渡建新府城,是情理中事。(见严慎之《辨识宋安庆府的两则史误》)按民国《潜山县志》所记,明代崇祯八年,洪水冲崩县北门坝,露出旧城石闸,闸上有“绍定辛卯石匠吴通造”数字,砖上有“绍定壬辰知府赵希衮监造”数字。绍定是宋理宗赵昀年号,辛卯、壬辰分别为1231年、1232年。说明在这两年,知府赵希衮又增修了城池。此外,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碑记”条下,有署名吴非的《宋安庆故府记》,其中记载“(安庆府)以端平三年徙治罗刹洲,又徙杨槎洲。景定元年,改筑宜城。”“安庆之以端平移治,则史有明据。”他所说的“史有明据”,应当指的是《宋史》。
南宋景定元年(庚申,1260),迁出的安庆府已在外流亡24年。“移治以来,虽建立官吏,而荡无保障。”(宋史所载宋理宗景定二年正月乙丑城安庆诏)。此时,国家正处在动荡不安之际,百废待兴之时。宋理宗任命马光祖为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兼节制和州、无为军、安庆府三郡屯田使。在考察了安庆沿江的防务之后,马光祖将重筑安庆城提上议事日程。据马光祖《建康志》:“景定元年三月,筑宜城为新安庆府。”明《嘉靖安庆府志》称“安庆城,汉唐建于皖山之阳,宋景定初建于盛唐湾宜城渡之阴。景定庚申,安抚郭、知府士达迁,壬戊,知府光祖修。”根据宋理宗景定二年正月的奖谕看,不到一年的时间,筑城即已完成。马光祖为此受到宋理宗的奖谕,其中有这样的话:“古舒与秋浦相望,一衣带水。昔人所谓风寒处也,移治以来,虽建立官吏,而荡无保障。向之荒墟,今为坚垒。”安庆府完成了第二次迁移,也是府城的最后一次迁移。从此,安庆府(安庆城)便固定下来。不久,怀宁县从皖口迁来附郭,府县同城而治。